首页> 中文期刊>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病变区与非病变区18F-FDG PET/CT表现分析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病变区与非病变区18F-FDG PET/CT表现分析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高分辨率CT(HRCT)上病变区域和非病变区域的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按照IPF的临床诊断标准,选取接受PET/CT检查并有完整资料的IPF病例及健康体检者各27例,规定病变区域为HRCT上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网格影及蜂窝影等区域,非病变区域为肉眼可观察到的密度低于病变区的最小密度区,测定病变区域的SUVmax,分别在IPE组非病变区域和对照组肺部HRCT横断面图像上画取ROI,测量其CT值,并在PET/CT图像相应位置画取ROI,测量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计算与纵隔大血管主动脉弓血池(SUVmax、SUVmean)比值:肺组织/纵隔血池最大摄取比(LT/MBmax)和肺组织/纵隔血池平均摄取比(LT/MBmea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LT/MBmax、LT/MBmean及CT值差异。结果 IPF组27例患者,其中肺部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14例、网格影27例、蜂窝影13例,同一患者可有多种表现,以上表现均为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值为2.32±1.10。IPF组非病变区域LT/MBmax(0.44±0.55 vs.0.32±0.05)和LT/MBmean(0.55±0.38 vs.0.33±0.05)均高于对照组(t=5.87和2.89,P均<0.05);但两组CT值(-836.59±32.33 vs.-837.99±29.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05)。结论 IPF患者HRCT上显示的病变区与非病变区对18F-FDG摄取均增加,PET/CT在IPF诊断及治疗监测方面有一定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