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感染.炎症.修复》 >2006—2010年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监测分析

2006—2010年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监测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自血液的725株不重复细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2 COMPACT)。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0年标准,利用Whone 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血流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277株(38.2%),革兰阴性菌378株(52.1%),真菌70株(9.7%)。主要分布于ICU 171株(23.6%)、烧伤整形科病房106株(14.6%)、干部科病房87株(12.0%)和普通外科病房65株(9.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检出率分别为66.1%(76株)和85.7%(82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但有6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例分别为69.4%和52.2%。1.7%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中度敏感,3.3%(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2.5%(9株)和51.2%(22株)。血流感染真菌的分离率由2006年的9.1%上升至2010年的11.2%。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和葡萄球菌属是本院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占很大比例。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有上升趋势并出现了耐药性。加强血流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生素滥用及新耐药菌株的产生非常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