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 >庚子事变后中外关于“惩凶”问题的争论与交涉

庚子事变后中外关于“惩凶”问题的争论与交涉

         

摘要

庚子事变后,各国提出将"惩凶"作为与清廷议和的前提条件。这对中外议和至关重要,却又极富争议性。李鸿章等人在探知各国所指罪魁的基础上,与袁世凯等地方督抚商定祸首名单,期望先发制人,争取主动性。然而各国政府及公使对于名单人员及其惩处方式,意见甚不一致。其中,是否"严速惩办"祸首,懿亲是否处死,如何惩办毓贤、董福祥等问题,尤为争论之焦点。为此,李鸿章、奕劻、张之洞、袁世凯、刘坤一等人不仅内部频繁互动,而且与各国公使展开了艰难的交涉。最终在英使等西方强硬意见的主导下,中国全盘接受西方惩处的要求,唯一的修改只是允许英年和赵舒翘自尽以代替绞刑。此事提示出,庚辛之际,在西方主导下的中外交涉格局正逐步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