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正气 》 >处可欲之地不改其操

处可欲之地不改其操

             

摘要

孔子过盗泉,因恶其名,渴而不饮。这事作为自警的典范,自古以来就大加张扬。唐朝大诗 人卢照邻就曾在《赠益府群官》中写道:“不栖恶木荫,不饮盗泉水。常思稻粱遇,愿栖梧 桐树。”一以身教,一以言诲。依我领会,其良苦用心有二:一方面,要见诸行动,视不义之财、 非法之举为盗泉恶木,誓死不饮不栖。另一方面,要防止影响,对盗泉、恶木要远之避之, 以免受其腐蚀。对第一层意思,我举双手赞成。另一点呢,我不能完全苟同。举国上下,盗泉、恶木可能 就那几处。远离它,并不难。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有社会存在,只要有经济活动,就难 免有浊水渗透,就可能有恶木孳生,倘要完全避开,谈何容易?避不开、躲不掉,就一定被 腐蚀,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