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南地质 》 >桂西二叠纪喀斯特型铝土矿豆鲕特征及成因

桂西二叠纪喀斯特型铝土矿豆鲕特征及成因

             

摘要

桂西二叠纪喀斯特型铝土矿中发育丰富的豆鲕粒,早期被认为是胶体化学成因。但是鲕粒类型复杂、含丰富砂屑和泥屑与胶体化学成因相悖。本文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桂西平果矿田布绒、太平矿床和都结矿点的豆鲕分布规律、内部结构和矿物成分进行研究,并通过与国内外红土型铝土矿的豆鲕粒(或结核)对比,详细探讨该地区喀斯特型铝土矿中豆鲕在红土期形成机制及后期地质改造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古地貌对豆鲕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布绒、太平矿床发育在古碳酸盐岩海岛平原,铝土化过程强烈,弱机械搬运形成的豆鲕类型复杂,圈层较少,成分为三水铝石+高岭石。后期压实作用将豆鲕垂向压缩,成岩作用将大部分豆鲕成分改造为硬水铝石+绿泥石。都结矿点发育在古碳酸盐岩半岛滨岸喀斯特低山丘陵区,铝土化过程微弱,强机械搬运形成豆鲕类型简单,圈层较多,核心为铁质,外圈为三水铝石+高岭石。后期压实作用对豆鲕形态没有影响,成岩作用仅将豆鲕中三水铝石改造成硬水铝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