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地质》 >北阿尔金地区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潜力分析

北阿尔金地区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潜力分析

         

摘要

北阿尔金地区经历了新元古代中期—早寒武世北阿尔金洋裂解形成及扩张、中寒武世—晚奥陶世北阿尔金洋双向俯冲-增生和早志留世—早泥盆世北阿尔金洋碰撞造山作用,在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中保留了较多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北阿尔金地区至少存在两种构造环境下的超基性岩.第一种超基性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铂族元素含量低于原始地幔,推断其可能来源于原始地幔20%左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大陆裂谷的构造环境,为洋盆快速拉张时期幔源岩浆的快速上升侵位,代表了北阿尔金洋的初始裂解期间的岩浆活动.第二种超基性岩源区较为复杂,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地壳物质的混染,该组样品所在的蛇绿岩带具有俯冲带环境下蛇绿岩的特征,可能形成于汇聚背景下的弧后盆地环境,洋壳的俯冲携带大量的水及大陆边缘陆壳物质进入地幔岩浆源区,代表了北阿尔金地区在早古生代的古洋盆的俯冲消减过程.第一组样品的m/f值平均为1.64,为无矿的富铁质超基性岩,不具有Cu-Ni成矿潜力,铂族元素分析显示,其母岩浆可能为玄武质岩浆和超镁铁质岩浆混合的结果,为硫不饱和岩浆,经历过有限的硫化物熔离作用;第二组样品的铂族元素和Ni的含量较高,主要来源于地幔,未经历硫化物的熔离作用,m/f值平均17.95,为与铬铁矿有关的镁质超基性岩,具有形成铬铁矿的潜力,但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潜力不大.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地质》 |2020年第4期|1220-1240|共21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地质矿产研究所 北京100029;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黑色金属;
  • 关键词

    超基性岩; 地球化学; 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潜力; 北阿尔金; 新疆; 地质调查项目;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