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通报》 >青藏高原古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

青藏高原古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

         

摘要

在系统分析青藏高原及邻区古新世残留盆地类型、形成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古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讨论:青藏高原西北部的西昆仑,北部的阿尔金、祁连、西秦岭,东北部的松潘-甘孜和南部的冈底斯陆缘弧带,以及北部的阿拉善古陆和南部的上扬子古陆和印度古陆为隆起剥蚀区.西宁-兰州、成都和班戈地区零星分布个别构造压陷湖盆.高原西部和南部为新特提斯海.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海区的古地理格局为萨嘎以西为残余洋盆,以东为前陆盆地.由此提出,白垩纪晚期—古新世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起始于东部构造结,新特提斯洋的闭合是自东向西进行的.%Based on an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maps and previous achievements,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attributes, tectonic settings and lithofacies-stratigraphic sequences of the remnant basin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In Paleocene,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erosional areas in western Kunlun, Altun, Qilian, western Qinling, Songpan-Garze and Gangdise, the Alxa and Indian ancient lands and the depressed basins (lakes and pluvial plains) in Xining -Lanzhou, Chengdu and Baingoin. There existed Neo-Tethyan remnant sea in western and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It is held that the paleogeography of the Neo-Tethyan remnant sea was a remnant oceanic basin to the west of the Saga area and a foreland basin to the east of Saga during the Paleocene.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closure of the Neo-Tethys progressed from east to west.

著录项

  • 来源
    《地质通报》 |2013年第1期|67-74|共8页
  • 作者单位

    地质出版社,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古新世亚统;
  •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沉积演化; 古新世; 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