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通报》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发育规律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发育规律

         

摘要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南部地区发生了芦山地震(Ms 7.0),此次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山地灾害.以地震重灾区宝兴作为研究区,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高清航拍图像,以及崩塌滑坡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对区内次生山地灾害的空间分布与岩性、断裂和坡度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宝兴地区地震诱发的次生山地灾害发育规律:①以中小型崩塌滑坡为主,且沿省道S210集中分布;②崩塌滑坡主要发生在宝兴杂岩区浅表强风化层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③研究区内发育的五龙断裂和小关子断裂不是芦山地震的同震断裂;④该区域70%的崩塌滑坡发生在坡度大于30°的区域范围内,30~40°坡度段崩塌滑坡最为集中;⑤人类工程活动是宝兴地区次生山地灾害集中发育在S210省道两侧的主要原因;⑥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2次地震及其余震的频繁加载作用下,宝兴地区崩塌滑坡的活动性增加,未来几年将是中小规模崩塌滑坡发育的高峰期.

著录项

  • 来源
    《地质通报》 |2015年第5期|898-907|共10页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核工业西南勘查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1;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灾害地质学;
  •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崩塌滑坡; 坡度; 宝兴地区; 龙门山;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