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复旦学报(医学版)》 >米非司酮下调不全流产患者蜕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

米非司酮下调不全流产患者蜕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2009年1至9月自愿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就诊的早孕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妇女,随机分为4组:A、B、C组术前分别服用米非司酮1 400 mg (100 mg,bid×7d)、700 mg (50mg,bid×7d)、350 mg (25 mg,bid×7d),D组为对照组,每组各15例.除D组直接行清宫术,其他组于停药后行清宫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半定量测定残留物中β-hCG及ER、PR水平.结果 4组β-hCG在绒毛滋养叶细胞胞质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在蜕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秩和检验(修正α=0.05):ER在蜕膜上皮细胞核中的表达为A组较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蜕膜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为A组较其他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较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蜕膜上皮细胞核中,A、B、C组较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蜕膜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A组较其他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β-hCG的表达影响不明显.对蜕膜细胞中的ER、PR表达有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不全流产的作用机制之一.1 400 mg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最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