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青赤散保留灌肠治疗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青赤散保留灌肠治疗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青赤散保留灌肠治疗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Pub Chem、STITCH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青赤散的活性成分并预测作用靶点,与Gene Cards、Drugbank和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等数据库获取的UC靶点取交集。借助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并筛选主要活性成分。采用String 11.0平台输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关键通路相互关联,运用Cytoscape 3.7. 2软件绘制网络图。利用Schr9dinger软件完成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青赤散活性成分69种,主要活性成分10种,包含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刺芒柄花素、豆甾醇、靛玉红和卡文定碱等,作用靶点206个,与UC相关靶点142个,筛选核心靶点27个,包括AKT1、TP53、IL-6、MAPK3和TNF等,主要作用于MAPK、IL-17、PI3K/Akt、TNF、TOLL样受体、细胞凋亡和EBV感染等信号通路,发挥截断炎症反应、维护黏膜屏障、改善肠道血供、平衡自身免疫、调整肠道菌群和抗病毒感染等功能,且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蛋白的结合性良好。结论:青赤散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参与UC的治疗过程,可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为UC外用药的研发探索新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