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 >对比剂不良反应模式分析

对比剂不良反应模式分析

             

摘要

cqvip:目的:研究对比剂各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症状在反应模式中的分布,探讨其ADR反应模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8年7月重庆市中医院264例对比剂致ADR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单相、双相(72 h内复发的ADR)和持续性(ADR持续时间>5 h)反应模式组,将相关因素进行Fisher精确检验及组间比较,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细化分析,最后进行相关因素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比剂各系统ADR中,双相反应模式略多于单相反应模式,持续性反应模式最少见;静脉注射致3种反应模式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动脉注射;随着反应时间延长,持续性反应模式明显增加;随着反应时间缩短,双相反应模式及持续性反应模式时间明显减少;临床症状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主要为单相及双相反应模式,临床症状为呼吸系统损害的ADR主要为双相反应模式。结论:6 000 min可作为观察双相反应模式、持续性反应模式造成各系统损害的分界点,临床上遇到双相反应模式基本不会超过6 000 min;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及盐酸异丙嗪治疗能有效减少单相反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能有效减少双相及持续性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