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教育现代化》 >高校德育“三全育人”的内涵及主体研究

高校德育“三全育人”的内涵及主体研究

         

摘要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人类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应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在于为人民服务,这不仅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因此社会主义的德育教育首先必须从无产阶级世界观出发。现阶段,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在于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大思政"格局,构建同心同向、协同发力的育人主体责任体系。本文尝试以"三全育人"角度出发,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内涵及"全员育人"主体展开分析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