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学前缘》 >中条山-吕梁山前寒武纪变质杂岩的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研究

中条山-吕梁山前寒武纪变质杂岩的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研究

         

摘要

中条山和吕梁山前寒武纪变质杂岩是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变质作用及其相关的花岗质岩浆作用是我们全面认识华北克拉通中部带的性质与演化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中条山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两个样品的独居石电子探针Th-U-Pb化学法定年表明,永济和横岭关岩体变质二长花岗质岩石记录了两个主要峰年龄范围,分别为1 884.7~1 849.9 Ma和1 743.5~1 738.8 Ma;前者为变质年龄,后者为流体活化的年龄.吕梁山五个样品的独居石电子探针Th-U-Pb化学法定年表明,石榴石二云母片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的记录了>1 902 Ma、1 883.3~1 865.6 Ma和1 731.3 Ma.>1 902 Ma年龄代表早期岩浆和深熔事件,1 883.3~1 865.6 Ma代表峰期变质事件,1 731.3 Ma代表晚期流体活动事件.石榴石花岗岩记录了1 882.8~1 850.9 Ma深熔岩浆事件.未变质花岗岩脉记录的1 742.6 Ma和石榴石二云母片岩记录的1 731.1 Ma为晚期岩浆-流体活动事件.综合上述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的结果,不难看出中条山-吕梁山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主期变质作用发生在1 885~1 849 Ma,并伴生有同期的S-型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恒山-五台山-阜平杂岩的变质变形作用同时发生,进一步证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的拼合作用发生在古元古代晚期.

著录项

  • 来源
    《地学前缘》 |2007年第1期|64-74|共11页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变质岩;
  • 关键词

    中条山-吕梁山前寒武纪变质杂岩; 电子探针独居石定年; Th-U-Pb; 华北克拉通中部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