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东岳论丛》 >融旧铸新别开生面——读《周易郑氏学阐微》有感

融旧铸新别开生面——读《周易郑氏学阐微》有感

         

摘要

@@ 《周易》作为我国古代一部特殊的经典著作,在先秦时期就得到学界的重视.两汉时期,《周易》研究蔚然成风,名家辈出,流派繁多,著作纷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汉代的易学著作辗转流传至唐宋时期,大多是面目全非.郑玄作为东汉时期最著名的易学家之一,尽管所著《周易注》在当时影响广泛,魏晋王弼玄学易兴起之后,唯一能与王弼易学抗衡的是郑玄易学,但唐初纂修《周易正义》取王弼注为之疏,王弼易学成为官学,郑氏易学,日益衰微.在南宋时期郑氏《周易注》仅存《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四篇,幸有王应麟搜集一些郑玄的易学遗说,并辑成《周易郑注》一卷.到清代大兴汉学之时,惠栋、丁杰、张惠言、孙堂、袁钧、孔广林、黄奭等人重新搜集、修订郑氏《周易注》.毋庸置疑,这对于《周易》郑氏学的传承来说,的确有补苴起废、扶微振坠之功.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重新修订的《周易注》仅仅是杂糅了东汉郑玄的一些易学思想而已,而与郑玄晚年传世的《周易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能是大相径庭的.令人遗憾的是,有清以来的学者,大多执着于企图还原《周易注》的本来面目,广罗穷搜,增补考正,不断翻新《注》本,始终跳脱不出传统治学的窠臼.尽管这种偏重材料版本的治学方法,有助于古老学说的真确传承,但是却容易忽略探讨学说的思想及其价值,从而掩盖了学说的现实意义.就这一视角而言,林忠军教授《周易郑氏学阐微》(林忠军:《周易郑氏学阐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版)一书是一部值得称道的力作,可以说是开创了易学研究的崭新局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