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医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济南市钢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早期胃癌患者,选例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ESD治疗,将手术过程中及结束时未出现活动性出血,在术后48 h观察期出现黑便、呕血、便血症状的患者分为术后出血组(10例),手术过程中及结束时未出现活动性出血,且在术后48 h观察期未出现黑便、呕血、便血症状的患者分为术后未出血组(190例)。对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出血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筛选其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出血组中患有心血管疾病、服用氯吡格雷、具有多发病变情况、主要病变大小≥2 cm、主要病变部位在胃底-贲门、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术后未出血组,术后出血组的年龄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有心血管疾病、服用氯吡格雷、具有多发病变情况、主要病变大小≥2 cm、主要病变部位在胃底-贲门、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均为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217,1.665、3.328、2.426、4.007、2.250、2.277,均P<0.05)。结论高龄、患有心血管疾病、服用氯吡格雷、具有多发病变情况、主要病变大小≥2 cm、主要病变部位在胃底-贲门、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均为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发生情况,并依据其制定急救预案,降低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