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期刊>发育与生殖生物学报:英文版 >着床期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研究
【24h】

着床期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研究

机译:着床期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研究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胚胎着床过程中,终体面的蜕膜内有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免疫细胞用蜕膜细胞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网络状免疫微环境。其淋巴细胞中,大颗粒淋巴细胞(NK)的比例高达45%,且处于特定的功能状态。机体淋巴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归巢受体与组织中高内皮小静脉(HEV)的内皮细胞结合而归巢到淋巴结或相关淋巴组织,完成淋巴细胞的再循环。目前认为选择素CDS62L和CD44是最主要的淋巴细胞归巢受体,除了参与上述过程外,还在淋巴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对蜕膜中细胞组分及表型变化的研究较多,而对着床过程中母体特别是蜕膜局部淋巴细胞归巢特点的研究较少,对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在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动态变化及表达特点则未见报道。本文以着床期小鼠为动物血淋巴细胞(PBLC)及子宫内膜/蜕膜细胞(EC/DC)中的研究发现:CD62L、CD44在着床期一天(D1)呈一过性降低,D2-D5无明显变化(Fig.2);CD44在EC/DC中仍呈高表达,但于D3开始呈动态下降,至D5降至最低(Fig.3)。即:着床过程对外周血整体淋巴细胞归巢机制不产生影响;在蜕膜中,着床本身对由CD62L-外周淋巴结标志素(PNAd)介导的淋巴细胞归巢作用无明显影响;而由CD44-粘膜标志素(MAd)介导的淋巴细胞归巢作用自D3开始呈下降趋势;CD62L原低表达和CD44在着床期D3-D5的低表达及动态下降,将不利于NK细胞的活化,降低其自然杀伤活性,从而有利于着床过程中局部免疫耐受的形成。
机译:胚胎着床过程中,终体面的蜕膜内有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免疫细胞用蜕膜细胞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网络状免疫微环境。其淋巴细胞中,大颗粒淋巴细胞(NK)的比例高达45%,且处于特定的功能状态。机体淋巴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归巢受体与组织中高内皮小静脉(HEV)的内皮细胞结合而归巢到淋巴结或相关淋巴组织,完成淋巴细胞的再循环。目前认为选择素CDS62L和CD44是最主要的淋巴细胞归巢受体,除了参与上述过程外,还在淋巴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对蜕膜中细胞组分及表型变化的研究较多,而对着床过程中母体特别是蜕膜局部淋巴细胞归巢特点的研究较少,对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在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动态变化及表达特点则未见报道。本文以着床期小鼠为动物血淋巴细胞(PBLC)及子宫内膜/蜕膜细胞(EC/DC)中的研究发现:CD62L、CD44在着床期一天(D1)呈一过性降低,D2-D5无明显变化(Fig.2);CD44在EC/DC中仍呈高表达,但于D3开始呈动态下降,至D5降至最低(Fig.3)。即:着床过程对外周血整体淋巴细胞归巢机制不产生影响;在蜕膜中,着床本身对由CD62L-外周淋巴结标志素(PNAd)介导的淋巴细胞归巢作用无明显影响;而由CD44-粘膜标志素(MAd)介导的淋巴细胞归巢作用自D3开始呈下降趋势;CD62L原低表达和CD44在着床期D3-D5的低表达及动态下降,将不利于NK细胞的活化,降低其自然杀伤活性,从而有利于着床过程中局部免疫耐受的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