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生态学杂志》 >长江和澜沧江源区夏季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研究

长江和澜沧江源区夏季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

鉴于长江和澜沧江源区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而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探究流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可为水生态环境评价与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长江和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资源现状,通过对比分析2012—2016年长江和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RDA)揭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9种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长江源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44种(属),其中蓝藻门5种(属),绿藻门9种(属),硅藻门29种(属),隐藻门1种(属),当曲和直门达2014年的浮游植物种类数最多,为18种,五道梁2012年种类数最少,仅有6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53×10^(4)~94.00×10^(4)个/L,最小值出现在2015年的当曲样点,最大值为2016年的唐古拉山样点;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6~3.34、0.34~0.96、0.33~0.83,最小值为2012年的五道梁样点。澜沧江源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32种(属),其中蓝藻门5种(属),绿藻门6种(属),硅藻门20种(属),隐藻门1种(属),扎曲2014年鉴定出种类数最多,为14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23×10^(4)~38.64×10^(4)个/L,最小值为扎那曲(2015年),最大值为囊谦(2012年);Shannon、Margalef、Pielou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6~3.21、0.36~0.78、0.25~0.91。长江和澜沧江源区的浮游植物密度总体较低,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较高,种类分布较为均匀,群落结构较稳定。研究表明,温度、浊度、流速和含沙量是影响长江和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