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干旱区研究 》 >青海高寒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及影响因素

青海高寒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及影响因素

             

摘要

选取青海省东部550 km南北样线上农、林、草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测定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20~3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MC)、毛管持水量(CC)、田间持水量(FC)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林地和草地0~30 cm土壤MC、CC、FC均值分别为526.83 g·kg^(-1)、469.75 g·kg^(-1)、408.29 g·kg^(-1)和506.17 g·kg^(-1)、446.37 g·kg^(-1)、384.89 g·kg^(-1),显著高于农地306.62 g·kg^(-1)、254.25 g·kg^(-1)、227.12g·kg^(-1)(P<0.05)。(2)林地与草地土壤持水能力(MC、CC、FC)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农地由于压实作用0~30 cm土壤持水能力无明显变化规律。(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颗粒组成对农、林、草地土壤持水能力(MC、CC、FC)的累积贡献率高达79.07%~94.79%。(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农、林、草地土壤持水能力的解释量由大到小为:年均蒸发量、海拔、年均降雨量和纬度。研究结果可为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评估和水分管控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