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党史研究与教学》 >要存疑 要探索——《走出困境的毛泽东》的启示

要存疑 要探索——《走出困境的毛泽东》的启示

         

摘要

蒋伯英《走出困境的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报告》(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报告》”),是一本很有研究深度的学术著作。其研究深度的一个鲜明的表现是敢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有些可以下结论的问题提出来后就下结论。如关于毛泽东《采桑子·重阳》的写作地点,《报告》说:毛泽东在上杭重返红四军后,“住在上杭南门一座叫做‘临江楼’的小楼里静心养病。这栋小楼面对浩浩汀江,近水远山,眺望长空,寥廓无际。毛泽东到达上杭大约是10月10日前后,正是重阳时节。因此据当时随同毛泽东在上杭的傅柏翠推断,毛泽东的名篇《采桑子·重阳》,从情趣和意境来考察,都可肯定是在这里写成”(见《报告》第261页)。这里的结论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结论一致,解决了《重阳》词的写作地点问题。又如《报告》提出1930年熊寿祺在上海写的《红四军部队情况报告》“正面阐述了毛泽东的主张”。因为“据查证,熊寿祺出发之前,毛泽东与他一起商定了向中央报告的内容”(《报告》第302页)。这就肯定了熊寿祺写的报告,实际上就是毛泽东的意见。诸如此类的结论、见解在《报告》中有很多,显然都是有学术价值的,是敢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反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