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核农学报》 >玉米种子发芽生理和抗氧化系统对砷胁迫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机制研究

玉米种子发芽生理和抗氧化系统对砷胁迫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

为探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砷胁迫的响应差异性,本研究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砷胁迫下20个玉米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株高、干重、地上部及根部砷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非酶物质含量及基因表达等指标变化,评价了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耐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砷处理条件下,玉米各测定指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发芽势、发芽率、根长、株高、干重的处理/CK比率范围分别是0.58~1.18、0.61~1.18、0.49~1.04、0.72~1.12、0.55~2.83,各品种玉米的砷转运系数为0.02~0.07。利用12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2个砷耐受型品种,5个砷敏感型品种,其中康农玉999为最耐受型品种,三北89为最敏感型品种。进一步对康农玉999和三北89进行抗氧化系统分析,发现砷处理下康农玉999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略低于CK,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幅度较大,相比于CK降低79%,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含量均高于CK;三北89的SOD、CAT、POD活性和GSH、AsA含量均高于CK,MDA含量相比于CK降低50%。对2个品种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康农玉999相比,检测出的5个与植物抗砷性相关转录本中,三北89有4个抗砷相关转录本表达量明显上升,只有1个ArsB相关转录本表达量略降低。综上可知,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生长和生理参数以及相关基因表达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砷污染土壤进行玉米的农业生产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