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关节囊切开线的解剖学研究

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关节囊切开线的解剖学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髋后方关节囊的解剖特点及胶原纤维的分布差异,探讨能保留最佳力学强度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方法采用10个(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髋标本,男6个,女4个;年龄28~64岁。右侧10髋解剖出髋后方关节囊,将其划分为3区(Ⅰ~Ⅲ区)9部(ⅠA~C、ⅡD~F、ⅢG~I),测量髋后方关节囊各部厚度,观察坐股韧带走行。左侧10髋选取5髋对其较厚的Ⅰ区和Ⅱ区进行Masson染色观察和胶原纤维含量分析。采用自愿捐赠的冰冻新鲜尸体标本2髋与固定标本比较,设计最佳的切口线并临床应用。结果各部髋后方关节囊厚度分别为:ⅠA(2.30±0.40)、ⅠB(4.68±0.81)、ⅠC(2.83±0.69)、ⅡD(2.80±0.79)、ⅡE(4.22±1.33)、ⅡF(2.50±0.54)、ⅢG(1.57±0.40)、ⅢH(2.60±0.63)、ⅢI(1.31±0.28)mm,具有不均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G部和ⅢI部的平均厚度较ⅠB部和ⅡE部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薄弱的两部在Ⅲ区,坐股韧带主干经过较厚的ⅠB部和ⅡE部。Masson染色可见ⅠB和ⅡE部的绿色面积明显较Ⅰ、Ⅱ区其余4部大。各部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ⅠA20.34%±5.14%,ⅠB48.79%±12.67%,ⅠC19.87%±5.21%,ⅡD17.57%±3.56%,ⅡE46.76%±11.47%,ⅡF28.65%±15.79%;各部胶原含量亦具有不均一性(P<0.01),ⅠB部和ⅡE部与其余4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冰冻标本的厚度和坐股韧带分布特点经观察与固定标本无明显差别。在标本上设计并应用包括大部坐股韧带主干且连带部分臀小肌束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虽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但术后脱位率仍未完全消除;优化关节囊切开线,保留最佳力学强度部分,使坐股韧带发挥其固有生物力学功能,具有较大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