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静脉冠脉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肌灌注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静脉冠脉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肌灌注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对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不同方法(静、冠脉联合与单纯静脉内)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心肌灌注、心功能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1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66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静脉组,n=30)和替罗非班静脉、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组(联合组,n=36)。所有患者均具有持续性胸痛(闷)症状,经心电图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且都同意行急诊PCI术。联合组患者在急诊室(或门诊)一经确诊,立即在1分钟内完成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欣维宁,武汉远大药业集团生产)负荷剂量10 ug/Kg,而后以0.15 ug/Kg.min静滴,同时送介入室行冠脉造影检查。在PCI术中当导丝(或球囊)通过闭塞血管,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 relatedartery,IRA)出现前向血流后再在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10 ug/kg,之后继续按原速度0.15 ug/Kg·min静脉维持应用。替罗非班总的应用时间为36小时。静脉组除了无冠脉内应用外,其余应用方法、剂量和时间均与联合组相同。比较两组术后IRA即刻TIMI分级、心肌灌注TMP分级、术后2 h心电图ST段变化程度;检测术后6 h及术后24 h NT-pro BNP、CK-MB、Hs-CRP、cTnT水平;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cardiogram,UCG)测定术后1周心脏射血分数(1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1eft 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VEDD);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1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events,MACE)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的发生率。结果 (1)联合组术后IRA血流TIMI 3级及术后心肌灌注TMP 3级获得率显著高于静脉组;术后2 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明显回落者较静脉组多;术后CK-MB、cTNT峰值出现较静脉组提前;术后1周联合组心脏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优于静脉组;两组NT-pro BNP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组较单纯静脉组有降低的趋势;两组Hs-CR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病人在院内及出院后1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死亡等各指标的发生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总MACE发生率联合组更低。(3)两组间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1)早期上游静脉负荷量(10 ug/kg)替罗非班并联合PCI治疗中冠脉内(10 ug/kg)应用,并静脉维持36 h,可使STEMI急诊PCI患者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出现提前。(2)对于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早期上游静脉负荷量(10ug/kg)替罗非班并联合PCI术中冠脉(10 ug/kg)应用并静脉维持36 h安全、有效,与单纯静脉应用相比可以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水平。(3)早期上游静脉负荷量(10 ug/kg)替罗非班并联合PCI术中冠脉内剂量(10 ug/kg)应用并静脉维持36小时较单纯静脉应用可改善术后1周的LVEF和LVEDD,对于术后NT-pro BNP联合组较静脉组有降低的趋势。(4)静脉注射负荷剂量联合术中冠脉内应用并静脉维持替罗非班与单纯静脉应用相比有减少总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作用。(5)早期上游静脉负荷量(10 ug/kg)替罗非班并联合PCI术中冠脉内(10 ug/kg)应用,并静脉维持36 h,与单纯静脉应用相比,未发现对Hs-CRP有更好的降低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