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农史》 >传统时代的草原生态及其变迁:以蒙疆中部地区为例

传统时代的草原生态及其变迁:以蒙疆中部地区为例

         

摘要

1940年和1941年,日本张家口经济调查所的专家对察哈尔和锡林郭勒地区进行点线式调查,出版了2份调查报告。本文以此为基础,对传统草原生态的状况作大致的描述。并通过与1990左右草原状态的对比,分析了草原生态的变迁。在1940年左右,半农半牧区的草原的北部仍有大片未退化优质草地。纯牧区的植被退化只发生在居民点、寺庙、和水源附近,有大量的草地未被充分利用。50多年后,由于过牧化和干旱化的发展,草原生产力下降幅度很大,产量至少下降一半。在大多数地区,植被出现了结构性退化。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退化尤为严重,在东部的草甸草原,尽管生物量下降,但草种结构的退化相对较轻。传统时代的草原生态,应以草原游牧民时代状态为标准,但古代的资料很少,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近代蒙古草原的调查中,能够进行草原生态分析的也很少。俄国人和其它欧美学者的早期工作多以植物标本的收集为主,较为详细的植被生态调查,首推日本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对蒙古草原中部——即当时“察哈尔省”的调查。1940年和1941年,日本张家口经济调查所对察哈尔盟和锡林郭勒盟进行了草原调查,其中涉及到了半牧区和纯牧区。半农半牧区的调查地有张家口、张北、化德、康保、宝源、炮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