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罂粟霜霉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

罂粟霜霉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

             

摘要

目的 :为罂粟霜霉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罂粟生长季节系统观察和描述症状发展变化过程。用悬滴法测定温度、营养和 pH值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 ,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相对湿度和载玻片法测定湿度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结果和结论 :罂粟霜霉病有系统型和非系统型 (即叶斑型 )两种症状类型。病原菌Peronosporaarborescens孢子囊椭圆形至球形 ,无色至淡灰色 ,壁薄。卵孢子淡黄色 ,壁较光滑。不同种植区的孢子囊大小有差异。孢子囊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12~ 2 1℃ ,最适温度 16℃。孢子囊在相对湿度 10 0 %时萌发率为 5 .5 % ,低于 95 %不能萌发 ,而在水滴中的萌发率高达 41%。 1∶5的罂粟叶片榨出液对孢子囊的萌发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不同浓度的蔗糖液和土壤浸渍液无明显刺激作用。孢子囊萌发的适宜 pH为 6 .47~ 8.0 4,最适 pH 7.38。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