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高血压杂志》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脑卒中事件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脑卒中事件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组织评估缺血综合征策略登记试验中国地区入选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年随访时脑卒中发生的特点以及与多种因素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所有入选患者自入院至2年随访时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对脑卒中和非脑卒中患者的特点进行比较,并采用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就诊时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住院与随访期间治疗等70余种因素对脑卒中发生的作用。结果中国地区共登记注册2294例患者,2年随访结束时共有93例(4.2%)发生105例次脑卒中事件,80%为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组年龄(67.6±9.6)岁,高于非脑卒中组(62.6±10.4)岁,差值5.0岁(P〈0.01,95%CI:2.837-7.138);入院时平均收缩压脑卒中组(147.4±25.2)mm Hg,高于非脑卒中组138.1±24.2mm Hg,差值为9.3mm Hg(P〈0.01,95%CI:4.276-14.346)。脑卒中组既往脑卒中史、高血压史患者比例高于非脑卒中组(P〈0.01)。脑卒中组总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脑卒中史(RR=2.329,95%CI:1.343-4.041),就诊时胸痛持续存在(RR=1.957,95%CI:1.261-3.037),既往高血压史(RR=1.848,95%CI:1.153-2.963),出院后随访期间非心血管疾病住院次数(RR=1.823,95%CI:1.122-2.960),年龄(RR=1.056,95%CI:1.031-1.081)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入院前服用硝酸酯类药物(RR=0.537,95%CI:0.346-0.834),随访期间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频数(RR=0.803,95%CI:0.665-0.969)对脑卒中有保护作用。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脑卒中事件者病死率进一步增加,主要为缺血性脑卒中。既往脑卒中病史、就诊时胸痛仍持续、既往高血压病史、年龄等因素使脑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增加;入院前、出院后随访期间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使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