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环境科学》 >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DDTs、PCBs与酞酸酯的地理分布

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DDTs、PCBs与酞酸酯的地理分布

         

摘要

依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考察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PAEs、DDTs和PCBs污染物的地理分布、组成特征,并基于相应的沉积物质量警戒水平,进行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黄海近岸海区PAEs的高值站点集中在大连湾(1 389.8 ng/g)和旅顺(1 928.0 ng/g)周边海域,已超出相应的警戒水平,各海区主要组分为二丁基和2-乙基己基酞酸酯.黄海近岸海区只有大连湾出口海域沉积物中PCBs浓度(24.2 ng/g)稍高于ERL警戒水平(22.7 ng/g);而超过ERL警戒水平(1.58 ng/g)的DDTs较高浓度站点则主要位于大连湾(6.3-7.6 ng/g)、烟台-威海近岸(4.5-10.3 ng/g)、胶州湾(5.5-21.2 ng/g)和海州湾(27.4-62.9 ng/g)近海区域,其中海州湾一站点沉积物浓度甚至超过ERM警戒水平(46.1 ng/g).DDTs组成分析显示,p,p-′DDT的代谢产物主要是p,p-′DDD;在大连湾、威海、胶州湾和海州湾近岸海区以及山东半岛东部外海仍存在有DDT的输入,其来源可能是工业三氯杀螨醇和/或工业DDT产品.这些海区表层沉积物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尤其是海州湾的个别站点,潜在生态风险更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