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ICU内重症产科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现状与策略分析

ICU内重症产科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现状与策略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产科患者中的治疗现状与策略。方法:纳入仅采用IMV的ICU产科患者44例,其中生存24例,死亡20例;监测病人入ICU前、有创通气1、8、24和48 h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氯分压(PO2)、氧合指数(PO2/Fi O2)和最终有创通气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TISS)评估接受IMV治疗产科病人病情危重情况和估计死亡风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一般情况比较,病人的APACHEⅡ评分、死亡风险系数、TISS评分、PO2/Fi O2、怀孕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病人有产后出血、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妊娠高血压疾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IMV第1 h,患者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得到控制(P〈0.005)。接受IMV第8 h,患者氧合指数改善明显(P〈0.005),但内环境无明显改善。接受IMV第48 h,酸碱值(p H)、二氢化硫分压(PCO2)、碱剩余(BE)、吸入氧浓度(Fi O2)差异明显(P〈0.005)。结论:对仅接受IMV产科病例,如未在短时间内脱机,死亡率高。APACHEⅡ和TISS评分是病情危重程度有效评估指标。入ICU最初有创通气8 h内环境无明显改善,贸然降低呼吸机参数是不可取的。IMV 8~24 h,此阶段可能是该类病例转归关键期,临床观察以24 h为界较好。IMV〉24 h死亡风险大,以〉48 h者更甚。IMV〉48 h者危及生命主要因素可能是酸碱失衡等内环境问题,治疗侧重点应落于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