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医学》 >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行普通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

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行普通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行普通胸外科手术(以下简称普胸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60-80岁,体重45-85kg。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人3组:全身麻醉+静脉镇痛组(普通组,456例);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静脉镇痛组(椎旁组,401例),于麻醉诱导后行椎旁阻滞;全身麻醉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硬脊膜外腔镇痛组(硬膜外组,400例),于麻醉诱导前放置硬脊膜外腔导管。3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普通组术中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术后采用静脉镇痛;椎旁组术中必要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术后镇痛方案同普通组;硬膜外组于硬脊膜外腔导管间断注射0.25%罗哌卡因5mL,术后采用硬脊膜外腔镇痛。记录各组患者术中房颤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房颤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术后其他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24、48h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普通组、椎旁组、硬膜外组术后总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8.2%(174/465)、37.7%(151/401)、38.3%(153/400),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术后房颤发生率、术后房颤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O.05),所有房颤患者出院前均恢复窦性心律。3组间室性过早搏动(以下简称早搏)、房性早搏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普通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高于椎旁组(P〈0.05),普通组和硬膜外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椎旁组(P值均〈0.01)。硬膜外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普通组和椎旁组(P值分别〈0.05、0.01);椎旁组和硬膜外组术后24和48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普通组(P值均〈0.01),硬膜外组术后48h的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椎旁组(P〈0.05)。3组间术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肺复张不良、胸腔积液、吻合口瘘、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消化道出血、肺栓塞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O.05)。结论麻醉与镇痛方法的选择对老年普通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房颤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