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环境与职业医学 》 >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与吸烟行为识别模型

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与吸烟行为识别模型

         

摘要

公共场所是吸烟行为高发场所之一,但目前尚缺乏实时、准确、智能监测识别吸烟行为的技术手段。因此,亟须探索建立公共场所室内吸烟行为发生的环境监测识别模型,为改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提升公共场所室内控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目的]探索基于室内空气实时在线监测PM_(2.5)浓度的吸烟行为识别模型。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于2022年10—11月间,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6家服务类场所和4家办公及其他场所,每家场所选取1个监测点,对室内PM_(2.5)和尼古丁浓度进行连续7 d监测。同时,选择距离每家公共场所监测点地理位置最近的3个上海市环境监测站点的同期PM_(2.5)浓度均值作为该监测场所室外PM_(2.5)浓度数据。室内外PM_(2.5)浓度均值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室内PM_(2.5)和尼古丁浓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此外,针对网吧场所开展为期7 d的室内人群吸烟行为视频和图像采集,并与同期实时监测的PM_(2.5)进行联动效应分析,应用随机森林模型构建室内PM_(2.5)浓度吸烟行为识别模型。[结果]本次监测的服务类场所室内PM_(2.5)质量浓度(后称浓度)为(97.5±149.3)μg·m^(-3),高于办公及其他场所浓度(19.8±12.2)μg·m^(-3)(P=0.011),服务类场所室内外PM_(2.5)浓度比值(I/O值)在1.1~19.0之间。10家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与同一场所中空气尼古丁浓度高度相关(rs=0.969,P<0.001),其中室内PM_(2.5)与尼古丁浓度最高的前三位均为:网吧、棋牌室、KTV。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同期实时PM_(2.5)对吸烟行为识别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而滞后于吸烟行为4 min的PM_(2.5)浓度对吸烟行为识别模型的AUC达0.72。[结论]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与吸烟行为高度关联,基于室内实时监测空气PM_(2.5)浓度初步构建了吸烟行为的识别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提示其对于公共场所控烟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