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诊断病理学杂志》 >子宫下段子宫内膜癌11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分析

子宫下段子宫内膜癌11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子宫内膜癌(LUS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06—2021-06在我科确诊的11例发生于子宫下段的子宫内膜癌病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Sanger测序,明确分子分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随访,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LUSC 11例(3%),中位年龄53岁,内膜样癌9例,透明细胞癌1例,去分化癌1例。5/11例为高级别癌(G3);所有病例均出现肌层侵犯,4/11例浸润深肌层;5/11例累及颈管间质,3/11例出现LVSI,其中1例同时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FIGO 1期6例,FIGO 2期4例,FIGO 3期1例;4种分子亚型中POLE突变型4/11例,MMR-d型4/11例,NSMP型3/11例,无P53突变型。所有病例均接受根治手术治疗,5例术后行辅助治疗,随访时间5~76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LUSC发病率低,平均年龄较低,高级别子宫内膜癌比例较高,易出现深肌层侵犯,LVSI发生率较高,FIGO 2期及以上占比较高,但分子分型中POLE突变型占比高,提示预后可能较好。分子分型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预后信息,并可能对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产生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