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经的论治

         

摘要

<正> 倒经就是妇女在每月行经前1~2日,或正来月经时,或在经后,发生周期性的鼻衄、吐血现象,并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出现。古人有的把它称为逆经。一、病因病理: 古人对倒经的产生有过一些论述。如《妇科秘诀十全》中记载:“有室女倒经,此由血热火气上行也”,《叶天士女科》中记载:“经期之前,相火交织,变为血热而吐衄”。根据近人对古人经验的归纳和发展,总的认为倒经的产生原因有三: 1.血分热极,血热妄行,则火气上行; 2.肝性宜顺不宜逆,顺则气安,逆则气动。气为血帅,气行血也行,气逆血也逆。当肝阳上亢时,血为热迫则上逆; 3.平日喜食椒、姜辛热一类食物,或过服温热之药,导致内热,逼血妄行。我们认为造成倒经的内因是肾水不足。肾水不足,可导致肝血虚,肝血虚则肝阳上亢;肾水不足,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 |1978年第9期|20-21|共2页
  • 作者

    孙宝田; 邢淑琴;

  • 作者单位

    新疆石河子医学专科学校;

    新疆石河子医学专科学校;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