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俄中两国早期工业化比较:先决条件与启动模式

俄中两国早期工业化比较:先决条件与启动模式

         

摘要

工业化是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俄国和中国在国土自然环境方面以及19世纪中期之前的农村土地关系和手工业生产方式上,与同时期的西方世界相比,均缺乏明显的自发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有利条件。然而受外部压力的影响,俄中两国于19世纪中期几乎同时开启了工业化。不过,由于国情各具特点,两国展现出了不同的工业化启动模式:俄国从铁路建设入手,中国则以军事工业起步;俄国实施了鼓励私人创业、积极引进外资、推行保护关税等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策略,中国则广泛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体制。最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的工业化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五,而中国的工业化则收效甚微,较俄国明显地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