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新闻记者》 >公共舆论中的“同情”与“公共性”的构成——“夏俊峰案”再反思

公共舆论中的“同情”与“公共性”的构成——“夏俊峰案”再反思

         

摘要

本研究遵循"多元公众模式"的路径,探讨在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性是如何构成的"这一议题。文章以公共舆论中的"同情"为切入点,分析了"同情"是如何嵌入到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中的。研究认为,"同情"是媒体和公众进行公共实践的方式,塑造了公众的自我认同。媒体对"情感"投入过多的关注有可能模糊抗争者的诉求,并导致"同情疲劳",促使弱势群体采取更激烈的"情感"策略获得媒体的近用权,固化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情感"有助于将原子化的公众链接成公共社群,但它的批判性是不稳定的,内部是容易分化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