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端粒长度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端粒长度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

端粒是维持基因组稳定的基本功能元件之一。由于细胞分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端粒会逐渐缩短,最终引发细胞复制性衰老。端粒长度是端粒功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着染色体的稳定性和细胞的增殖能力。目前,有多种端粒长度的分析方法,如基于DNA的端粒末端限制性片段(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TRF)分析、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单链端粒长度分析(single telomere length analysis, STELA)、端粒最短长度分析(telomere shortest length assay, TeSLA)和端粒长度分子梳分析(telomere length combing assay, TCA)及基于细胞水平的定量荧光原位杂交(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Q-FISH)等。不同的分析方法获得的端粒相关变量不同。本文将介绍各种端粒长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优势,帮助研究者根据研究设计需求选择最佳的评估方法,更好地解决模型生物或人类端粒的具体研究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