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正畸美学区的CBCT测量分析

正畸美学区的CBCT测量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正畸美学区,包括面下1/3前牙区牙槽骨、切牙位置以及唇部软组织在不同矢状面型、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间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12~50岁汉族人,根据不同矢状骨面型、性别和年龄分组。根据头影测量 ANB 的角度分为3组:骨性Ⅰ类(1°<ANB≤5°,23例,38.3%),骨性Ⅱ类(ANB >5°,18例,30%),骨性Ⅲ类(ANB ≤1°,19例,31.7%);根据性别分组:女性41例(68.3%),男性19例(31.7%);根据年龄分组:青少年组12~19岁22例(36.7%),青年组20~29岁20例(33.3%),中年组30~50岁18例(30%)。分别进行锥形束 CT(CBCT)测量分析。骨性分组以及年龄分组采用方差检验和多个独立样本检验(Kruskal-Wallis 检验),性别组间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①不同矢状骨面型之间,骨性Ⅱ类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及切牙过度萌出,骨性Ⅲ类患者下唇缘点的唇厚度最小;②不同性别之间,骨和软组织的各项测量值男性均大于女性;③随年龄增长,切牙区牙槽骨的高度、切牙的位置以及唇部软组织变化明显,而牙槽骨的宽度和骨皮质厚度基本稳定。结论正畸美学区在不同的矢状面型、性别和年龄间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决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