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当代医药论丛:上半月》 >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小气道病变患儿的病原学分析

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小气道病变患儿的病原学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小气道病变患儿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胸部高分辨率CT出现小气道病变的5岁以下患儿的病原学结果。结果:169例患儿中,85例(50.3%)存在支原体感染,73例(43.2%)存在病毒感染,60例(35.5%)存在细菌感染。其中,57例(33.7%)感染类型为单支原体,37例(21.9%)感染类型为单呼吸道病毒,27例(16.0%)感染类型为单细菌。合并2种类型感染者有47例(27.8%),其中细菌合并病毒感染者有20例(11.8%),支原体合并病毒感染者有15例(8.9%),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者有12例(7.1%)。仅1例(0.6%)患儿发生3种类型病原的合并感染。感染呼吸道病毒类型的分布情况是:呼吸道合胞病毒46例(63.0%)、副流感病毒3型13例(17.8%)、腺病毒12例(16.4%)、甲型流感病毒1例(1.4%)、乙型流感病毒1例(1.4%),未检测到副流感病毒1型、2型。感染细菌类型的分布情况是:流感嗜血杆菌26例(43.3%)、卡他莫拉菌19例(31.7%)、肺炎链球菌12例(20.0%)、铜绿假单胞菌1例(1.7%)、草绿色链球菌1例(1.7%)、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1.7%)。按年龄分组后,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中单支原体感染、单呼吸道病毒感染、单细菌感染、合并2种及以上病原感染患儿的占比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岁以下儿童发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时出现小气道病变主要是由支原体引起的,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临床上需加强相关患儿的随访,并监测其小气道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