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综合临床 》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对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缺氧改善及预后的影响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对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缺氧改善及预后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胸外伤致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胸外伤致ARDS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创机械通气情况分为延迟通气组(45例)和及时通气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心率、乳酸、呼吸肌动用评分及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延迟组与及时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后各项指标分别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63.2±12.3)、(74.2±12.1)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9.4±8.7)、(38.9±7.6)mmHg,氧合指数(PaO2/FiO2)196.2±17.8、、231.4±18.2、,呼吸频率(27.4±3.7)、(21.1±3.4)次/min,心率(117.2±26.8)、(96.0±25.1)次/min,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2.69±0.15)、(1.67±0.10)分,乳酸(4.23±1.70)、(2.12±0.80)mmol/L,除PaCO2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46、9.420、3.949、5.436、38.809、7.736,P均<0.05);延迟组与及时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分别为(10.21±1.50)、(6.47±1.20)d,住院时间(21.53±1.90)、(16.32±2.10)d,及时组均低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18、13.318,P均<0.01);延迟组与及时组病死率[26.7%(12/45)、14.6%(7/4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6.7%(21/45)、22.9%(11/48)]、急性胃黏膜病变[33.3%(15/45)、12.5%(6/48)]、多器官功能衰竭[40.0%(18/45)、16.7%(8/48)]、气胸发生率[11.1%(5/45)、8.3%(4/48)],除气胸外,及时组均低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6、5.81、4.49、5.70,P均<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胸部外伤所致ARDS的有效方法,早期有创机械通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