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洁净煤技术 >煤焦燃烧过程中细模态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及研究进展

煤焦燃烧过程中细模态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及研究进展

     

摘要

实现燃煤颗粒物(PM)污染排放控制必须深入了解颗粒物排放规律及生成机理.煤粉燃烧过程中产生飞灰颗粒粒径分布为粗模态,细模态和超细模态3种.与粗模态PM相比,细模态PM占比较大,其小粒径与富集性特点影响人体健康及大气环境.同时,相对于形成过程与机理相对成熟的超细模态PM,细模态PM形成机理及研究进展尚缺乏系统总结,抑制细模态PM排放存在困难.笔者分析了细模态PM的形成机理(焦炭颗粒的破碎、矿物质熔融聚合、外在矿物质破碎、表面灰粒的脱落)及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模拟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研究重点.煤灰PM粒径分布主要是焦炭颗粒破碎与矿物质聚合行为这2个因素相互竞争的结果.破碎行为使得细模态PM数量增多粒径减小,而矿物质聚合使得PM数量减小,有利于粗模态PM形成.影响PM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孔隙结构、燃烧模式与焦炭粒径.孔隙率较高的煤胞型焦炭相较于其他结构焦炭更易发生破碎,产生更多细模态PM.增加温度与氧含量,降低粒径均有助于PM生成,但较高温度下灰粒的聚合可能导致粒径分布倾向于粗模态PM.破碎行为对焦炭燃烧特性模拟大致分为群体平衡模型和逾渗模型2类.基于细模态PM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认为逾渗模型考虑了焦炭本身孔隙结构,更适于模拟焦炭破碎行为.本征动力学燃烧模型与逾渗模型的结合是准确预测灰颗粒粒径分布的关键,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