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预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预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69例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58例,女111例。平均年龄67岁(37~86岁)。肿瘤位于左侧144例,右侧125例。肾盂癌157例,输尿管癌112例。肿瘤直径&3 cm 163例。合并肾盂积水185例。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2.0 109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 62例。纤维蛋白原≥3.2 g/L 129例。269例均行患侧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多发肿瘤28例;无蒂状肿瘤86例;≥pT3期143例;脉管淋巴侵犯(LVI)35例;高级别肿瘤(G3)18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分别分为局部复发低、中、高危组及远处转移低、中、高危组,比较各组间1、3、5年lRFS和dMFS的差异。结果 本组269例平均随访43.7个月(4.4~131.8个月)。30例发生局部复发,中位间歇期为19.4个月(4.3~71.3个月);35例发生远处转移,中位间歇期为17.7个月(4.1~5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蒂状肿瘤(P=0.041)、肿瘤多灶(P=0.027)、输尿管肿瘤(P=0.001)、LVI(P&0.001)、≥pT3期(P&0.001)、eGFR&60 ml/(min·1.73 m2)(P=0.009)、纤维蛋白原≥3.2 g/L(P&0.001)与lRFS密切相关;高级别肿瘤(G3)(P=0.012)、无蒂状肿瘤(P&0.001)、LVI(P&0.001)、合并肾盂积水(P=0.046)、NLR≥2.0(P=0.002)与dMFS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尿管肿瘤(HR=4.835,95%CI 1.792~13.044,P=0.002)、LVI(HR=5.037,95%CI 2.183~11.230,P&0.001)、≥pT3期(HR=2.987,95%CI 1.078~8.283,P=0.035)、纤维蛋白原≥3.2 g/L(HR=4.281,95%CI 1.454~12.603,P=0.008)是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蒂状肿瘤(HR=6.097,95%CI 2.536~14.660,P&0.001)、LVI(HR=4.191,95%CI 2.035~8.633,P&0.001)、NLR≥2.0(HR=2.741,95%CI 1.128~6.657,P=0.026)是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局部复发低危组1、3、5年lRFS分别为99.0%、96.8%、95.0%;中危组分别为94.5%、91.2%、87.6%;高危组分别为77.8%、58.8%、58.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远处转移低危组1、3、5年dMFS分别为98.4 %、97.6%、96.0%;中危组分别为88.0%、73.8%、71.8%;高危组分别为63.7%、42.9%、28.5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输尿管肿瘤、≥pT3期、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蒂状肿瘤、LVI、NLR升高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危险分层模型对高危患者的判断具有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