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转移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新发乳腺癌患者296例,IMLN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分为转移组(236例)和未转移组(60例),应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IMLN转移的声像图特点及与转移相关的因素,ROC曲线分析IMLN长径、厚径、皮质增厚阈值及其诊断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①IMLN超声表现分为四型:正常结构型,皮质增厚型,淋巴结门结构不清型和结节状软组织增厚型。②两组中,IMLN长径、厚径、个数及淋巴门结构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MLN长径/厚径比值、IMLN血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诊断转移的IMLN长径阈值为10.5 mm,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8.5%、93.3%;厚径阈值为4.5 mm,AUC为0.79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6.9%、75.0%;长径联合结构类型、厚径联合结构类型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6.3%、93.3%及64.8%、81.7%;皮质厚度阈值为1.9 mm,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1.9%、86.7%。④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乳腺肿物长径与体积、腋窝转移淋巴结长径、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乳腺肿物长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是IM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转移的IMLN多表现为无淋巴门结构或者皮质增厚(≥1.9 mm),且IMLN多发有助于诊断转移。超声能较好地评估乳腺癌IMLN转移,IMLN长径联合结构类型的诊断效能更高。IM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乳腺肿物长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