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创伤杂志》 >对《伸肘位手法复位 U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rn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一文的几点看法

对《伸肘位手法复位 U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rn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一文的几点看法

摘要

@@陈荣生、林晓生、郑立新等在其所撰写的《伸肘位手法复位U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中华创伤杂志, 2000,16:26-28)一文中,对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此,应给予积极的鼓励。但文中有的观点值得商榷。rn 1. 已知,肘关节的休息位是在45°位左右,此时的上臂肌张力最小并达到静力平衡状态,在小儿的侧卧位睡眠中,肘关节的休息位可以很明确地显现。因此,文中所述的伸肘位时上臂伸屈肌的肌力最大,但无机械效应的说法不妥。小儿的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不论是 X线片的表现还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中所见,骨折断端骨面多是斜行的,即肱骨的近侧骨折端的骨折面前长后短,接触面很小,属于典型不稳定型骨折,加上多数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关节的肿胀均比较明显,伤肢在逐渐消肿的过程中,再移位的倾向很大。这种不稳定型骨折很难保证不再移位。rn 2.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其肱骨的尺骨鹰嘴窝内及其周围的滑膜充血水肿,填塞了鹰嘴窝。肘关节伸直位时,骨折的肱骨远端即肱骨髁会明显向后移位,前侧张口。因此,伸直位不利于骨折的稳定位固定和以后愈合。rn 3. 骨折后肘关节肿胀明显,伸直位固定使肘关节前侧组织更加紧张,受压迫加重,在伸肘4 5°休息位时肘关节处于最松弛状态,更有利于保持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及前臂的血液循环。在过去的12年中,笔者对于肿胀较严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人,采用休息位上下石膏托夹板固定,效果良好。对这些病人的资料,笔者将进一步总结,以供同道交流。rn 另外,文中对受伤至复位的平均时间的计算似乎有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