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创伤杂志》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创伤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型CD14表达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创伤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型CD14表达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型CD14(mCD14)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创伤后并发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6~73岁,平均45.37岁。根据是否同意接受CBP治疗,将患者分为CBP组(25例)和非CBP组(25例)。在两组治疗后0,12,24,48,72 h留取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CD14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LE)表达变化。将治疗24 h后的两组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并于体外培养,脂多糖(LPS)刺激后4,8,12,24,48,72 h检测单核细胞中mCD14表达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治疗后12,24,48,72 h,两组HLE水平均较治疗前下调(P<0.01),CBP组下调幅度明显大于非CBP组(P<0.01)。治疗后12,24,48,72 h,两组mCD14水平均较治疗前上调(P<0.01),CBP组上调幅度明显大于非CBP组(P<0.01)。CBP组在培养前及培养后4,8 h mCD14水平明显高于相同时相点的非CBP组(P<0.01)。两组单核细胞接受LPS再刺激后4,8,12,24,48 h,CBP组TNF-α、IL-6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非CBP组(P<0.01),而IL-10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治疗可以通过清除创伤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促炎介质及直接或间接降低HLE水平,使其单核细胞mCD14水平上升,当机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其抗炎反应能力明显强于未接受CBP治疗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