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不同治疗方法对坐骨神经卡压损伤大鼠疼痛阈值和电生理学变化的影响

不同治疗方法对坐骨神经卡压损伤大鼠疼痛阈值和电生理学变化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卡压损伤后4种治疗方法对疼痛缩腿阈值和电生理指标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180~220g)制备成慢性坐骨神经卡压模型(CCI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1周后去卡压,即刻在损伤的神经外膜周围分别给予以下药物:对照组:生理盐水0.05mL,利多卡因组:20g/L利多卡因0.05mL,得宝松组:得宝松0.05mL,联合用药组:利多卡因0.05mL+得宝松0.05mL,分别于去卡压后即刻、给药后1,2,4,6,8周定期测定大鼠足爪的疼痛缩腿阈值,并观察损伤神经各种电生理指标及电镜的变化。结果:去卡压一至两周,各组检测指标均有恢复,去卡压后第2周,联合用药组疼痛阈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电镜显示各组坐骨神经髓鞘板层结构均较松散,但联合用药组出现增生肥大的雪旺氏细胞;去卡压后4~8周,联合用药组各项指标的恢复较其他3组明显增快(P<0.05),电镜显示各组均出现明显的“洋葱球”改变;联合用药组电镜变化尤为明显。结论:慢性卡压神经损伤应及早去除卡压,单纯给予利多卡因或得宝松效果欠佳,同时加局麻药有助于神经源性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