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整体功能及局部心肌运动的影响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整体功能及局部心肌运动的影响

         

摘要

目的:采用经冠状动脉途径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通过组织多普勒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移植前后患者整体及坏死局部心脏功能变化,以了解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介入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①选择2003-09/2004-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选择其中10例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2±10)岁。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术后随访。②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获取:介入手术当天,约于细胞注射前3h进行。选择髂后上棘行骨髓穿刺术,抽取骨髓60~80mL,离心后,取单个核细胞层配成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所获取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平均为(7.67±1.34)×109L-1,细菌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结果。③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细胞移植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后第7~14天进行。将直径2.5mm的OTW球囊置于心肌梗死边界区(血管堵塞部位),10min内缓慢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0mL。④移植后心脏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评估;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于单个核细胞移植术前及术后7,30,90及180d行组织多普勒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整体心功能测定:左室长轴取二尖瓣水平M型,分别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二尖瓣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比值;并计算出每搏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等。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了解坏死局部心肌运动情况:采用组织多普勒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测量坏死局部心肌运动,在10μg/(kg·min)时心肌运动改善最明显。于静息状态、各剂量输注3min后和终止多巴酚丁胺输注5min后,连续监测超声心动图,分别取心尖四腔心、心尖两腔心、心尖长轴切面,将每个切面分成3个节段(即基底部、中间段、心尖部),并于每个切面的瓣环水平取样,测量局部节段性心肌运动的最大位移(局部心肌最大位移的大小取决于存活心肌的数量,存活的心肌细胞多则局部心肌最大位移大)。⑤随访:患者于术后7,30,90和180d在本院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上述其他检查,并观察其安全性。⑥治疗前后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心肌梗死患者1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随访。①心脏整体功能: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二尖瓣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每搏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差异不明显(P>0.05)。②心脏局部功能: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负荷状态下局部心肌运动明显改善犤最大位移:基底段术前(49.58±10.18)mm,术后6个月(61.91±16.70)mm,t=1.82,P<0.05;中间段术前(31.89±6.42)mm,术后6个月(41.55±9.94)mm,t=2.97,P<0.05;心尖部术前(13.60±6.65)mm,术后6个月(22.28±8.31)mm,t=2.33,P<0.05犦。③随访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结论:①采用组织多普勒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局部心肌最大位移进行定量分析,可间接评估梗死区心肌的存活情况。②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明显增加梗死区域存活的、有功能的心肌细胞的数量增加。但是,患者心脏的整体功能无明显改善,推测可能与所选患者梗死面积较小,且均得到及时血运重建治疗,致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在细胞移植术前得到了最大的保留有关。③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是比较安全的。④骨髓细胞移植的最佳的时机很可能是心肌梗死发生后的7~14d。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