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长时间慢性心肌缺血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

长时间慢性心肌缺血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

         

摘要

目的:建立慢性心肌缺血大鼠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动物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点。方法:实验于2004-07/2204-11在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建立慢性心肌缺血大鼠实验动物模型:选用SD大鼠37只,雌雄不拘。以氯胺酮麻醉,心电监护,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在左心耳和肺动脉圆锥之间结扎血管(即结扎左冠状动脉)。2个月后取材,肉眼观察大体标本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差异,石蜡切片观察结扎冠状动脉后心肌缺血情况。结果: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术中或术后马上死亡大鼠7只(19%),术后6h死亡的大鼠9只(24%),术后1天死亡的大鼠1只(3%),术后1周死亡的大鼠1只(3%),术后4周死亡的大鼠1只(3%),术后6周死亡的大鼠1只(3%),至2个月仍存活的大鼠17只(46%)。②构建的慢性心肌缺血大鼠动物模型,经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镜下可以看到很典型的变性、纤维化。③大体标本肉眼观察也看到很明显的瘢痕形成。④成功构建模型的技术关键是麻醉程度的控制、术后呼吸道的管理和冠状动脉的定位。结论:①模型的构建关键在于手术当时和围术期,大鼠在手术1周后发生死亡的事件明显减少,能较好地存活。②实验建立的缺血模型,缺血确切,可较理想地复制心肌缺血性损伤的过程。③慢性模型的构建成功率仍比较低,其中麻醉程度的控制、呼吸道的管理和冠状动脉的定位是本模型成功建立的关键。④结合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最后判断心肌缺血程度是比较可靠的方法,手术当时心电图改变只是很好的辅助指标,不是结扎当时判断冠状动脉结扎效果的金标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