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针刺引起孤独症语言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

针刺引起孤独症语言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对孤独症语言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9/2002-09在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儿童脑病科治疗的儿童孤独症3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1次/d,30min/次,10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g/mL)、吡拉西坦口服液,3次/d,每次各10mL,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使用日本MEB-4200诱发电位仪检测2组事件相关电位P3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事件相关电位P3的潜伏期可反映大脑对刺激进行编码、分类和识别的速度,P3的波幅与大脑皮质突触数目及注意状态有关,评估其由心理活动产生的脑电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P3潜伏期: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短犤(492.19±31.04),(525.64±39.26)ms,t=8.48,P0.05犦,治疗前后差值针刺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犤(33.45±8.22),(7.85±3.06)ms,P0.05犦,治疗前后差值针刺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犤(1.32±0.39),(0.13±0.04)μV,P<0.01犦。结论:针刺能有效缩短孤独症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提示针刺治疗使神经冲动传导加快,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加工时间缩短。孤独症儿童针刺治疗后P3波幅升高,提示针刺可以促进发育受阻的患儿的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增加大脑皮质突触的数目与质量,同时,尽可能提高了孤独症患儿的注意水平,增加了能激活起来的神经元数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