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免疫抑制剂咪唑立宾在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的效果评估

免疫抑制剂咪唑立宾在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的效果评估

         

摘要

目的:比较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咪唑立宾(商品名:布累迪宁)与常用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的差异,为咪唑立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4-01/2006-08在西安高新医院肾移植中心住院的肾移植术后患者112例,均知情同意。根据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①吗替麦考酚酯组60例,使用吗替麦考酚酯(商品名:骁悉)1.5g/d+环孢素A2.5-4.5mg/d+泼尼松10-20mg/d。②咪唑立宾组52例,使用咪唑立宾(商品名:布累迪宁,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研制)200mg/d+环孢素A2.5-4.5mg/d+泼尼松10-20mg/d。治疗过程中,监测是否出现急性排异反应,以及两种免疫抑制剂对肝功能、骨髓以及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11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吗替麦考酚酯组及咪唑立宾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5%,5.8%,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血常规、消化系统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吗替麦考酚酯组患者的白细胞降低(<4×1012)发生率显著高于咪唑立宾组(26.7%,0,P<0.05);吗替麦考酚酯组患者的消化系统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咪唑立宾组(18.3%,0,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肝功能比较:吗替麦考酚酯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显著低于咪唑立宾组(13.3%,34.6%,P<0.05);吗替麦考酚酯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升高显著低于咪唑立宾组(10.0%,32.7%,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咪唑立宾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升高发生率高于替麦考酚酯组(50.0%,31.6%,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咪唑立宾很少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在术后早期排异发生率方面,与吗替麦考酚酯也没有明显差异。相对而言,咪唑立宾维持剂量小,费用较低。但是要注意到咪唑立宾对肝功能方面的损害及增加血尿酸水平的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