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比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比较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移植方法与心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10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中心和机能中心完成。体外获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后观察前壁心肌颜色变苍白、收缩力减弱、心电图相应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确定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分成4组,每组10只,2周后进行细胞移植。静脉对照组:尾静脉注射L-DMEM0.6mL;静脉移植组:尾静脉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6mL;心外膜对照组:在大鼠心肌梗死区分8点注射L-DMEM0.6mL;心外膜移植组:在大鼠心肌梗死区分8点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6mL。移植4周后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心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肌钙蛋白T的表达。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移植前比较,静脉对照组与心外膜对照组心脏功能逐渐恶化,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降低。静脉移植组与心外膜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较移植前升高,并且心外膜移植组高于静脉移植组[移植前:左室射血分数:(27.09±2.46)%,(26.62±2.31)%,短轴缩短率:(24.09±3.13)%,(24.52±3.01)%;移植后:左室射血分数:(35.12±2.68)%,(46.31±3.15)%,短轴缩短率:(28.32±3.68)%,(32.38±2.35)%,P<0.05]。与静脉移植组相比,心外膜移植组左心室收缩压、左室压力变化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压力变化最大下降速率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压降低[静脉移植组:(105.27±5.56)mm Hg,(18.02±3.63)mm Hg,(4595±389)mm Hg/s,(3768±525)mm Hg/s;心外膜移植组:(123.89±9.64)mm Hg,(13.79±3.92)mm Hg,(4988±513)mm Hg/s,(4193±563)mm Hg/s,P<0.05]。②心外膜移植组和静脉移植组梗死心肌内均可见5溴脱氧尿嘧啶阳性移植细胞,对心肌肌钙蛋白T呈阳性表达。结论:心外膜移植细胞和静脉移植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并且心外膜途径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改善程度强于静脉移植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