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合酶基因-344C/T多态性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合酶基因-344C/T多态性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

         

摘要

目的:分析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10/2005-12于湖北省新华医院高血压专科就诊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诊断标准,男39例,女29例,年龄30 ̄60岁,平均(43±8)岁,所有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①应用PCR-RELP技术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进行分析。②通过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以及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③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左室肥厚,左室肥厚的标准:左室质量指数>134g/m2(男性)>110g/m2(女性)。④以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血压状况、血脂水平、血浆醛固酮浓度以及醛固酮合酶基因型为自变量,分别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质量为应变量进行分析。⑤以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血压状况、血脂水平、血浆醛固酮浓度以及醛固酮合酶基因型为自变量,以左室肥厚发生与否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患者6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36例为TT基因型,28例为CT基因型,CC基因型仅为4例。为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其与CT基因型合并为1组,即根据基因型的不同分为TT基因型组和CT+CC基因型组。②CT+CC基因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分别为(50.2±3.2)mm,(220.8±34.4)g,(123.4±21.5)g/m2,高于TT基因型高血压患者[(48.1±3.2)mm,(197.4±35.5)g,(107.2±15.9)g/m2,t=2.73,2.74,3.54,P<0.01],CT+CC基因型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值低于TT基因型高血压患者(0.85±0.20,0.98±0.20,t=2.75,P<0.01)。③在68例高血压患者中,共有23例发生左室肥厚,其中8例为TT基因型、15例为CT+CC基因型。④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在2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60,P=0.03)。CYP11B2基因型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β=0.290,P=0.007)及左室质量(β=0.294,P=0.006)呈显著性相关。⑤CT+CC基因型是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OR值=5.11,P=0.02)。结论: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能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结构及功能,CT+CC基因型是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