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营养状况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营养状况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营养相关指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年龄6个月~2岁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照性别匹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组。对照组不予以营养支持,营养干预组的营养补充根据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制订:术后当天撤离呼吸机,拔管后6 h开始肠内营养;长期呼吸机辅助者,术后常规留置鼻-胃管并于12~24 h开始肠内营养。记录术前年龄、身高、体质量,血清C-反应蛋白(CRP)、视黄醛结合蛋白(RBP)和前白蛋白(Pre-ALB)水平。术后7天再观察和记录上述指标。同时在患儿住院时期观察并记录喂养中断次数、首次大便时间,重症监护(ICU)时间以及呼吸机辅助时间。结果对照组和肠内营养干预组患儿的基础信息和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状况的评价中,术后营养干预组中年龄别体质量Z得分(WAZ)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2±1.16对0.73±1.29,P=0.019)。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年龄/身高Z得分(LAZ/HAZ)和身高/体质量Z得分(WLZ/WH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血清CRP、RBP和Pre-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营养干预组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5.2±16.2)mg/L对(67.3±35.5)mg/L,P<0.001],RBP[(0.3±0.1)mg/L对(0.2±0.1)mg/L,P=0.031]和Pre-ALB水平[(35.2±12.2)g/L对(25.2±14.2)g/L,P=0.029]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结局的评价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首次大便时间早[(36±12)h对(65±15)h,P=0.008];两组患儿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喂养中断次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促进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恢复胃肠动力,改善患儿营养状况,降低血清CRP并升高RBP和Pre-ALB。喂养中断次数,ICU时间及呼吸机辅助时间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